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问米(剧情) (第3/3页)
仁义,却想把孤的江山拿去喂狼!今天,孤若再听你们这些父人之仁,大唐的江山社稷,就会被孤亲手推进无底的深渊。这罪孽,孤担不起,”她用剑尖挨个点过面色复杂的官员,“你们,谁又担得起?” 她那颗美丽的头颅猛地一旋,发髻的珠玉流冕像细碎的急雨般敲击着。 她直视以将军赵嫖为首的武将们。 “赵将军。” 赵嫖应声一声出列,单膝跪地,清亮镇静:“臣在。” “传孤旨意,”女人说,“命你为征北元帅,整合三军。三日后,孤要看见你的军旗在城头飘扬。兵部户部,把你们的算盘珠子都拨利索了。若有贻误军机军备军粮者,一律以通敌叛国论处,斩。” “臣,遵旨。”赵嫖重重叩首,身后将领纷纷跪倒附和。 文官们面如死灰。在女帝这番狂风暴雨前,所有规劝都显得无力。 就在军令已下之时,一个优雅的声音,从百官队列最前端响起: “陛下,请三思。” 众人难掩欣喜,百官的首列,清癯如竹的身影缓缓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身素净的亲王朝服,像是从一幅褪了色的古画里走出来的魂魄,眼神古井无波,正是先帝的同父妹,女帝的皇姨——凭王周兰。 周红唇角微微勾起,仿佛觉得有趣,开口问:“皇姨有何高见。” 周兰躬身行礼:“陛下圣明,洞察北陈狼子野心,臣,并无异议。国运之争,非同小可,此战,或不可不打。” 周红挑眉,不置可否。 “但,”周兰话锋一转,“祖宗之法不可废。我大唐立国以来,凡遇此等关系国祚存亡之大战,尤其是陛下所言,此战非为开疆拓土,而是为破除邪术、捍卫国运的正邪之战,则更需行告天大典,上禀苍天与列祖列宗,以求庇佑,方能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得六符襄助。” 她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白虹之目:“兵者,凶器也。三日誓师,未免过于仓促。粮草调度、兵员集结、军械整备,皆需时日。更何况,告天大典,需择吉日,斋戒沐浴,备齐祭品,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此乃敬天法祖之大事,亦是稳定军心民心之关键。若我军未经上天许可便仓促出征,倘若战事不利,岂非更会动摇军民之心,让人误以为我朝之举,未得六符眷顾?” 这番话,句句在理,长者没有反对战争,从如何打赢战争的角度,贴心提出了程序上的必要性。 周红欣赏地鼓起掌来,啪,啪,啪。那掌声空洞而清脆,在死寂的大殿里听着,像三声惊堂木。凭王只是平静地垂首而立。 “皇姨言之有理。那依皇姨之见,这告天大典,该如何筹备?” 周兰似有腹稿:“礼部与钦天监当协力,择定良辰吉日吉日。而大典前的斋戒祈福,最为关键。为表我皇室决心,告慰先祖,臣恳请,由所有皇女殿下,亲往太庙,主持为期十日的祈福仪式。皇女们是我大唐正宗骨血,由她们出面,最能彰显我大唐血脉延续、誓死捍卫社稷的决心。” 朝堂之上,气氛再次凝固。 而女人脸上竟重新浮现出一抹隐秘的笑容。 “皇姨所言甚善,”她缓缓转身,裙裾在地板上拖曳出丝绸的叹息。她走回那高高的御座,坐下,整个人都陷进宝座的阴影里,声音随意得诡异,“传旨,暂缓出征,改为待告天大典之后,择日再发。命礼部、钦天监筹备大典事宜。命皇女佩羊,佩紫,佩媛入太庙斋戒祈福,为我大唐,为我出征的将士,求一个天命所归。” 她的目光扫过周兰,扫过满朝文武,最终落向虚空,声音轻得仿佛梦呓,却又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那就让上天和先祖们,都亲眼看看。这正义,究竟……要用谁的血来祭奠。” 最后,帝王的目光落在了从始至终都如同一尊石像的魏绪身上。 “监察御史魏绪,查案有功,洞察jianian邪,赏黄金百两,官升一级,入中书省,参与机要。” 从此便不是一个可以到处言说的御史,而是必须严守机密的中书省官员。 众人叩首:“陛下圣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