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觀察,是與生俱來的習慣 (第2/2页)
分級參考表,標記她的答題範圍與正確率。 數學——國小三到四年級水準。 會基本的加減乘除,進位與借位略懂,但只要題目一長,換算稍複雜,就整個跳過。乘法表似乎還背得不是很熟。後面有幾題簡單的應用題,全空像是根本沒看。 他拿筆寫了一些筆記,心想:連審題能力都還沒養成。 國文部分——白話文尚可,文言文完全不會。 她在白話閱讀題裡的答題不差,至少能抓到大意、找出明確訊息。寫作題雖潦草,卻不像是亂編。但只要出現古文,她就像斷電一樣完全空白。 「國文程度:約小六。」 社會科目——歷史、公民、地理全盤混亂。 歷史題,她只認得「孫中山」這個名字,剩下全錯。公民只有些基礎常識:「幾歲有公民權」、公民義務那些,勉強算是記得。地理部分寫「台北有101」之外,全是空白。 評估水準:社會科目落在國小三四年級。 自然科學——生物與化學近乎空白,物理題錯得乾淨俐落。 幾個關於人體器官的題目她還寫得出,但只要牽涉實驗、元素、公式,她就彷彿沒學過。 沈柏川搖頭,把「自然」那頁合上,直接在對照表上畫了一條:「整體水準小四小五。」 最後是英文。 他打開那份試卷,看了三秒,忍不住皺眉。她在字母抄寫欄位只寫了:a、b、c、d、e。 就這樣。從第六個字母開始全是空白。 單字填空、句型改寫、閱讀理解,全空。 他低頭記下:「英文程度:零。」 ** 他看著整疊試卷,食指敲了敲桌面。 不是笨。 她答題的方式雜亂但有邏輯,書寫順序也有一定習慣,反映出她腦子並不是空的。只是,她從沒受過正規教育。或者說,受過,但從來沒有進入過她的系統裡。 不是笨,是沒被教、也沒人逼她認真學過。 他眼神沒有太多情緒,只是將試卷重新收好。 她要補的,不是一年半載的空洞。 是十幾年的失序,是一整段該被引導、塑形、被要求的年紀,完全被放任的結果。 他心裡已經有安排。 她會補起來。他會逼她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