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三)  (第3/9页)
>    张路臣皱眉想了半天,“总觉得他要么在挖坑,要么就是隐瞒了一个关键信息,总有点胸有成竹的味道呢?”    “......”    这话如果是廖凡义说出来,大伙儿可能不会太当真。    开什么玩笑?咱们是专业的!    什么沉默螺旋,什么议程设置的,他们肯定比齐磊熟,也比他用的多,见的多。    说句不客气的话,沉默螺旋也许有些陌生,这是国内媒体大环境造成的。    出于宣传的目的,当然也在用。可是,怎么说呢?天天吃大米不一定就知道大米是什么成分,对不对?    国内对沉默螺旋的研究,就是这种情况。    媒体相对封闭,没有外部影响,民众议题只存在于个人社交圈子,不属于大众传播之列,所以研究没价值。    可是,你要说议程设置,这个他们懂啊,很懂!    用的多,使的溜,不怕齐磊设置什么议程。    但是,如果这话是张路臣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大伙儿都清楚这老头儿是干啥的,他这么说,那说明齐磊确实有这个心理。    “防着点?”    廖凡义点头,“防着点!”    “咱们亲自把关,加大十四班的审核力度!”    这几个人开始认真了。    但是认真有用吗?    在齐磊那不知道,不过至少让四个任务班挺难受的。    实验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期。    而与第一阶段最明显的界限,就是第二阶段增加了一条实验规则。    当天晚自习,各班就收到了一条通知:    从明天开始,每个学生拥有给【后黑板】观点点赞的权利。    每人每天,早中晚,分别对五条新闻拥有一次点赞的权利,一共15次点赞的机会。    实验组会对受到点赞的观点进行统计,前二十名的观点贴有奖励,一个赞一毛钱。    这条规则是齐磊定的。    廖凡义能想到的解释就是,“资本介入传播领域。”    至于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了,毕竟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而齐磊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催化。    催化模型,更贴近后世的网络环境。    要知道,光有齐磊这一个网红是不够的,他自己骂自己目的其实就是打个样儿,让别人知道怎么走红。    他要造星,制造一批网红,成为流量焦点。    接下来的日子,齐磊说到做到,只给四个任务班提了两个概念,就不再参与,专心经营他的网红【神经病儿】。    而且,齐磊也有意地减少在实事上做出评论,完全脱离开主流体系,每天写一写短篇的小故事,发一点后世老掉牙的段子。    比如:“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出现广告并不算可恶,真正可恶的是,漫长的广告过后,等来的却是片尾曲。”    ......    “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我想了想,我只做到了前四个....    ......    上午肚子饿,看见同桌桌上有瓶酸奶,想都没想就喝了。    一会儿同桌来了大叫道:“我的洗面奶怎么不见了?18块啊!!”    哥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向厕所,一顿抠嗓子,老难受了。把东西拼命地吐,直到吐出酸水。    好不容易吐的差不多了,眼泪叭嚓滴回到座位上时,同桌抱着一个瓶子说:“吓死我了,洗面奶滚到桌子下了,我的酸奶怎么又不见了呢?    哥心里直骂:你奶奶个熊滴,喝你点酸奶把人往死里整!!    ......    像这种搞笑有内涵的段子,吸粉蹭蹭的。    而当第二阶段规则公布,【神经病儿】成了名人,开始大量吸金的时候...    利益的驱使,又使得一部分有能力的普通人,开始模仿神经病的走红模式。    渐渐的,大批草根红人、流量焦点开始出现。    完全遵循了市场规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