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食腐者的悼词| 杀死丈夫的寡妇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第1/3页)
2.食腐者的悼词| 杀死丈夫的寡妇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权屿瓷是这种类型的人吗?结论尚未确定。至少在相处的这么一些日子里,在他们因为权屿瓷一次手掌上微小擦伤而发生性关系之前,她并不有太多的评判。因为语言并不相通,那些经过翻译过滤的词句,所有尖锐棱角都被磨平,她无法从中窥见任何赤裸的真相。那里没有直接的启示——当然,除了她在他眼中所见的一切。即便他在商业交涉中曾吐露过精心设计的侮辱,翻译也定会将其打磨成客套话,而那些用她不懂的语言说出的原话。真相在于这个悖论:若忽略他的目光——想象他闭上双眼的模样——那么他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周到细致。虽然从道德层面上来看,朋友死亡之后就在葬礼上与对方的妻子谈论合作上的分割实在是过于冷漠的行为,不过在这样的世界里——资本家被说成弱rou强食的胜利者——也无可厚非。毕竟同情心终究是种货币,没人愿意花在表面看来比自己更富有的寡妇身上。 斐瑛向来擅长幻想,此刻她终于借这场完美的哀悼仪式获得了自由。为了丈夫的葬礼,她亲自挑选了白菊,安排清晨送达,那清冽的药草香与他人送来的百合的腻人甜香形成混合在一起。此刻,它们苍白的花蕊挤满了抛光的桃花心木棺材,棺材安放在大壁炉冰冷的大理石炉膛前,甚至这永不见天日的木材上还镶了金。上方,她丈夫祖先的肖像正用空洞的油彩眼眸凝视着下方。而斐瑛坚持让棺盖始终紧闭,其中固然有实际考量,但其实真相则更加简单:她根本不想再看那张脸最后一眼。 天花板高耸得角落隐没在阴影里,打磨得乌黑发亮的石质地面映着窗上纱帘滤过的光,大厅里身着深色剪裁考究西装的男士们三五成群伫立,面容冷峻。那些曾在厚重烫金信笺上致哀的夫人们,此刻正以鸟类般的凝神注视着斐瑛。她心知肚明,她们并非为他而来,而是为这场悲剧而来。在角落里孤琴低沉的琴音下,他们的好奇心如低频震动般隐隐作响——关于一个体弱多病的英年早逝丈夫和孤身一人的美丽坚韧寡妇的悲剧故事——恰令她们安稳可预测的生活更显踏实。 送走一位又一位吊唁者后,她正低头研究着手套上繁复的蕾丝花纹,突然察觉到面前出现了新的身影。 她从未料到此人竟如此俊美,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那张脸庞是冷漠的,下颌与鼻梁的线条清冽,却又散发着无可否认的摄人心魄之美。来人身着墨黑西装,剪裁浑然天成,透露出不费吹灰之力的精致,这本身便是奢华的标榜。斐瑛有些疑惑,她丈夫那沉稳保守的品味使她怀疑他何时认识过如此人物。 随行的翻译——穿着深色西装的沉静男子——向她透露了一个名字:权屿瓷,并说明关系:她丈夫的海外友人,商业伙伴。 这个名字并没有给她太多印象,但商业伙伴的头衔刺痛了她的记忆。那是曾经一次从她恰巧经过丈夫书房的走廊,听到丈夫虚弱的声音,脚步骤停——那语气前所未闻,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投资者都未曾如此,一种深沉得近乎勉强的恭敬。 听丈夫的语气,她曾想象电话那头是个年长者。即便斐瑛了解自己丈夫的性格,但如此的话语并不是他普通的待客之道,她猜测过或许通话者是位体态敦厚、带着岁月与财富沉淀的威严之人。 如今这个名字有了面孔,正是眼前这张年轻,冷峻,带着一种静谧——那静谧似乎才是丈夫恭敬的根源,而非其结果。 啊,她心想。原来权屿瓷就是这个男人。 权屿瓷以熟练的完美姿态完成了吊唁仪式,他朝着斐瑛的丈夫,他的朋友的遗体鞠躬,角度深浅恰到好处,然后握住她戴着手套的手,男人的手掌温暖干燥,唇瓣轻触她指节处的布料,这个动作如此正式,反倒让人感觉不到触碰的痕迹。“请接受我的哀悼,”他说道,生硬的外国语调形成的词汇被咬字清晰地吐出,诚意却无可挑剔。 随后他直起身,目光与她相遇。 斐瑛早已做好承受怜悯的准备,预料到今日会遭遇其他男人投来的所有尴尬回避的眼神。 他的目光里却没有这些。那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凝视,这目光全然无视场合的拘束,似乎未曾察觉她头上的黑纱,身后停放的棺椁,以及在场所有人自以为见证的悲剧故事。漫长的凝滞中,古琴低沉的颤音仿佛渐次远去,她感到自己表演的重量——那件黑裙与精心编织的悲伤——变得轻薄透明。她突然感到令人不安,仿佛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她垂下眼帘。 翻译再度开口,谈及安排事宜,谈及继承故友遗志。厅内众人皆懂这个动作的含义:一位被悲恸浪潮淹没的寡妇,正试图在眼底的黑暗中寻求片刻喘息。但她心知肚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